• <big id="ah6yf"></big>

   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
    NEXT
    PREV
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疾病專區 > 強迫癥
      強迫癥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癥。強迫癥在臨床上并不少見,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強迫癥患病率大約為1%,1982年我國曾經做過一次12個地區的調查,結果顯示強迫癥的患病率為0.3‰。實際上,這個數字遠遠低于實際的患病率。結合臨床實踐,估計國內的強迫癥大約有500-1000萬,患病率約為5‰~10‰。80%的強迫癥在25歲以前發病,男性比女性多。
       
      臨床表現
      強迫癥狀一般包括:①強迫觀念 患者反復思考一些想法,比如懷疑、回憶、窮思竭慮等;②強迫行為患者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,如反復檢查、反復洗手、反復計數以及儀式性動作等等。強迫和焦慮就像一對雙胞胎一樣,強迫癥患者往往會有明顯的焦慮癥狀。

      具有以下特征:

      1.患者明知強迫癥狀不對但無法控制,因為一旦控制不去做,就會出現緊張,心慌等嚴重的焦慮表現,為了避免焦慮的發生,患者只好去想、去做。這個特點稱之為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。

      2. 患者能夠意識到這種強迫的意識和沖動來自于自我,而不是來自于外界,是自己的想法。

      3.有明顯的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。如果患病時間較長,可能已經適應了這種強迫癥狀,自我的強迫和反強迫變得不那么強烈。有一些不典型的強迫癥患者,發病一段時間后出現了精神病性癥狀,診斷可能會因此被誤改為精神分裂癥。因此,及時識別強迫癥狀的特點,并加以合理的藥物治療,對患者的預后有很大的幫助。

      4.還有一種廣義的強迫障礙叫做強迫譜系障礙,表現為反復出現的觀念和/或行為,癥狀反復出現而且難以控制。包括:強迫型人格障礙,軀體變形障礙,疑病癥,人格解體,進食障礙,沖動控制障礙,沖動控制障礙(拔毛癖),成癮行為(病理性賭博、強迫性性行為強迫性購物、網絡成癮)

       
      疾病危害
     。1)強迫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消極影響
      依據“世界衛生組織的生活品質量表”的調查結果顯示,患者在生理健康、心理健康、社會關系等層面的生活質量明顯低于一般人。多于半數的患者社會工作能力受影響,大約2/3的患者有社會和交朋友的困難,70%有家庭關系的矛盾,一些原先有工作的患者,約40%因強迫癥狀不得不停止工作,38%的在職患者休假時間1年以上。

      患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阻止強迫癥帶來的焦慮、恐懼的感受,所以對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,甚至睡眠和身體的健康狀態都在不斷下降。

      有些患者因為長期被癥狀折磨,情緒低落,以致每天很晚才能入睡,有些不斷的陷入強迫惡性循環中去分析去抵抗,有些患者出現一些軀體癥狀,比如胸悶、頭疼、肌肉緊張等等軀體的癥狀。因為生理和心理狀態的下降,使患者沒有時間甚至不愿意去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。有些朋友為了避免直面自己恐懼的情境而拒絕出門;有些朋友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來實施其強迫行為而輟學而辭去工作;有些朋友因為家人或者朋友沒有配合其要求而感到憤怒,甚至發生爭吵;等等這些情況直接導致其社會關系的質量不斷降低。

     。2)強迫癥對患者的家庭功能產生較大危害
      強迫癥患者會要求家庭成員為避免受污染而洗滌,為了預防某種潛在的危險而不停檢查,或要求不斷的重復保證。當某個家庭成員表現出某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時,往往是其家庭結構長久失調的表現。幾乎所有的強迫癥患者親屬都反映患者的癥狀妨礙了他們的生活。強迫癥對家庭存在負面影響,家庭成員常被卷入儀式動作中去,癥狀又往往影響患者家庭的日常生活。臨床觀察發現,強迫癥家庭成員經常被患者的儀式動作和相關行為牽涉進去,患者的儀式行為支配著家庭成員的生活,并在家庭成員如何反應上引起激烈的爭論。
     。3)強迫癥患者經濟負擔較重
      研究顯示,強迫癥患者在精神科的臨床花費比抑郁癥還大,其原因是與兩組不同疾病患者臨床特點、患者/家屬的疾病知識和就醫途徑相關。通常抑郁癥發病時常常能夠更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同情,人們很少把他們與傳統的精神病聯系起來;而強迫癥由于強迫思維和重復動作比較怪異,往往不被別人同情和理解,甚至被厭煩、排擠。強迫癥發作期表現與間歇期表現不夠明顯,癥狀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而時好時壞,所以治療往往不夠及時而延誤病情;蛘呋颊咭驗橹暗闹委熜Ч患讯狈π判,導致治療依從性差,從而易于慢性化,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負擔。
     。4)強迫癥對患者的人格發展形成阻礙
      強迫癥患者大多屬于中等嚴重程度、生活品質較差,加上長時間生病、長期低自尊、缺乏人際社交活動等眾多因素影響,患者對于自己的看法、自我效能、情緒控制與行為模式也逐漸受影響。首先,在團體中采取主動、自信心強、堅持己見等“支配性”特質開始下降,對于交付的工作能鍥而不舍地完成、不屈不撓、有決心又可信賴等“責任性”特質也逐漸喪失;其次,強迫癥屬于焦慮疾病,患者非常焦慮、緊張,情緒“穩定性”較差;再者由于強迫癥使自信心降低,也影響患者和他人相處的意愿與能力,因此,不愿意參加社交群聚活動,“社會性”特質也會逐漸降低。
       
      發病原因

     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,但大量研究表明,焦慮癥與遺傳因素、個性特點、不良事件、應激因素等均有關系,尤其與患者的個性特點緊密相關,比如:過分追求完美、猶豫不決、謹小慎微、固執等,具備這些不良個性特征容易患強迫癥。

    研究表明強迫癥患者的神經-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,造成神經遞質失衡,從而出現各種強迫癥狀。機體大腦之所以能夠實現各種生理功能,主要是通過各種不同神經遞質的傳遞來實現,神經遞質就好比是郵差,不同的郵差傳遞不同的信息,發揮著各種不同的生理功能。研究發現強迫癥患者體內往往會有5-HT(5-羥色胺)、DA(多巴胺)、 Sigma(西格瑪)受體以及中樞谷氨酸能神經元功能障礙,而抗強迫藥可使失衡的神經遞質趨向正常,從而使強迫癥狀改善。

    多發人群

    焦慮癥與遺傳因素、個性特點、不良事件、應激因素等均有關系,尤其與患者的個性特點緊密相關,比如:過分追求完美、猶豫不決、謹小慎微、固執等,具備這些不良個性特征容易患強迫癥。

       
      診斷方法

      精神科醫生診斷強迫癥的主要依據有:家屬提供的患者病史(患病的時間、不好的表現等)、精神檢查(通過和患者交談得出檢查結果)、體格檢查、量表測查、實驗室的輔助檢查等。

       
      精神量表檢測

    耶魯布朗強迫癥嚴重程度標準量表

     

      指導語:1-5題是強迫思維,6-10題是強迫行為,請依照你主要的強迫癥狀作答,并在題目上圈選適當的數目。

     

      【主訴的強迫思維】

     

      1.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強迫思維上?每天強迫思維出現的頻率有多高?

      0=完全無強迫思維(回答此項,則第2、3、4、5、題也會選0;所以請直接作答第六題)

      1=輕微(少于一小時),或偶爾有(一天不超過8次)

      2=中度(一至三小時),或常常有(一天超過8次,但一天大部分時間沒有強迫思維)

      3=重度(多于三小時但不超過八小時),或頻率非常高(一天超過8次,且一天大部分時間有強迫思維)

      4=極重(多于八小時),或幾乎無時無刻都有(次數多到無法計算,且一小時內很少沒有多種強迫思維)

     

      2.您的強迫思維對社交、學業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礙?(假如目前沒有工作,則強迫思維對每天日;顒拥姆恋K有多大?回答此題時,請想是否有任何事情因為強迫思維而不去做或較少做)

      0=不受妨礙

      1=輕微。稍微妨礙社交或工作活動,但整體表現并無大礙。

      2=中度。確實妨礙社交或工作活動,但仍可應付。

      3=重度。導致社交或工作表現的障礙。

      4=極度。無能力應付社交或工作

     

      3.您的強迫思維給您帶來多大的苦惱或困擾?

      0=沒有

      1=輕微。不會太煩人。

      2=中度。覺得很煩,但尚可應付。

      3=重度。非常煩人。

      4=極重。幾乎一直持續且令人喪志地苦惱。

     

      4.您有多少努力對抗強迫思維?你是否嘗試轉移注意力或不去想它呢?(重點不在于是否成功轉移,而在于你有多努力對抗或嘗試頻率有多高)

      0=一直不斷地努力與之對抗(或癥狀很輕微,不需要積極地對抗)

      1=大部分時間都試圖與之對抗(超過一半的時間我都試圖與之對抗)

      2=用些許努力去對抗。

      3=屈服于所有的強迫思維,未試圖控制,但仍有些不甘心

      4=完全愿意屈服于強迫思維。

     

      5.您控制強迫思維的能力有多少?您停止或轉移強迫思維的效果如何?(不包括通過強迫行為來停止強迫思維)

      0=完全控制。我可以完全控制。

      1=大多能控制。只要花些力氣與注意力,即能停止或轉移強迫思維。

      2=中等程度控制!坝袝r”能停止或轉移強迫思維。

      3=控制力弱。很少能成功地停止或消除強迫思維,只能轉移。

      4=無法控制。完全不能自主,連轉移一下強迫思維的能力都沒有。

     

      【主訴的強迫行為】

     

      6.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強迫行為上?每天做出強迫行為的頻率有多高?

      0=完全無強迫行為(回答此項,則第7、8、9、10題也會選0)

      1=輕微(少于一小時),或偶爾有(一天不超過8次)

      2=中度(一至三小時),或常常有(一天超過8次,但一天大部分時間沒有強迫行為)

      3=重度(多于三小時但不超過八小時),或頻率非常高(一天超過8次,且一天大部分時間有強迫行為)

      4=極重(多于八小時),或幾乎無時無刻都有(次數多到無法計算,且一小時內很少沒有多種強迫思維)

     

      7.您的強迫行為對社交、學業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礙?(假如目前沒有工作,則強迫行為對每天日;顒拥姆恋K有多大?)

      0=不受妨礙

      1=輕微。稍微妨礙社交或工作活動,但整體表現并無大礙。

      2=中度。確實妨礙社交或工作活動,但仍可應付。

      3=重度。導致社交或工作表現的障礙。

      4=極度。無能力應付社交或工作

     

      8.假如被制止從事強迫行為時,您有什么感覺?您會多焦慮?

      0=沒有焦慮

      1=輕微。假如強迫行為被阻止,只是稍微焦慮。

      2=中度。假如強迫行為被阻止,會有中等程度的焦慮,但是仍可以應付。

      3=嚴重。假如強迫行為被阻止,會明顯且困擾地增加焦慮。

      4=極度。假如有任何需要改變強迫行為的處置時,會導致極度地焦慮。

     

      9.您有多努力去對抗強迫行為?或嘗試停止強迫行為的頻率?(僅評估你有多努力對抗強迫行為或嘗試頻率有多高,而不在于評估您停止強迫行為的效果有多好)

      0=一直不斷地努力與之對抗(或癥狀很輕微,不需要積極地對抗)

      1=大部分時間都試圖與之對抗(超過一半的時間我都試圖與之對抗)

      2=用些許努力去對抗。

      3=屈服于所有的強迫行為,未試圖控制,但仍有些不甘心。

      4=完全愿意屈服于強迫行為。

     

      10.您控制強迫行為的能力如何?您停止強迫(儀式)行為的效果如何?(假如你很少去對抗,那就回想那些少數對抗的情境,以便回答此題。)

      0=完全控制。我可以完全控制。

      1=大多能控制。只要花些力氣與注意力,即能停止強迫行為。

      2=中等程度控制!坝袝r”控制強迫行為,有些困難。

      3=控制力弱。只能忍耐耽擱一下時間,但最終還是必須完成強迫行為。

      4=完全無法控制。連耽擱一下的能力都沒有。

     

      選擇完畢請將回答的每道題目前邊的數字相加得出分數,說明如下:

      輕度嚴重6-15分(單純的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,僅需要6-9分)

      處于輕度嚴重的強迫癥患者,其癥狀已經對患者的生活、學習或職業開始造成一定的影響,患者的癥狀會隨著環境和情緒的變化不斷的波動,如果不能盡早的解決,很容易會朝著嚴重的程度發展、泛化,此時是治療效果最理想的時期,建議盡早治療。

      中度嚴重16-25分(單純的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,僅需要10-14分)

      這屬于中等的強迫癥狀,表示癥狀的頻率或嚴重程度已經對生活、學習或職業造成明顯的障礙,導致患者可能無法有效執行其原有的角色功能,甚至在沒有出現有效的改善前,可能導致抑郁癥狀,甚至出現自殺念頭,必須接受心理治療或者藥物治療。

      重度嚴重25分以上(單純的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,僅需要15分以上)

      此時,患者的強迫癥狀已經非常嚴重,完全無法執行原有的角色功能,甚至連衣食住行等生活功能都無法進行。通;颊咭呀洘o法出門,將自己禁錮家中,無時無刻都有強迫思考,無時無刻都在執行強迫行為。重度嚴重的患者極易出現抑郁癥狀,通常需要強制治療。

    醫院地址:哈爾濱市香坊區橫道街153號 咨詢熱線:0451-55635231、55635676
    版權所有:黑龍江神志醫院    黑ICP備13001461號
    網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療及醫療依據,本網站圖片及商標、學術特色權屬醫院所有,未經授權請勿復制及轉載類似字樣。